古代佛塔石塔研究制作

  • 古代佛塔石塔研究制作已關閉評論
  • A+
所屬分類:佛塔石塔

古代佛塔、石塔有著濃厚的原始宗教題材與佛教題材混合在一起裝飾石雕佛塔,營造出石塔一種莊嚴而且深不可測的神秘氣氛。密教在佛像造型方面具有鮮明的特征,佛像戴寶冠,纓絡莊嚴,帶冠佛像是明顯的密教造型,佛塔上的佛像多具有此種特征。密教遵奉的*高神是大日如來,也就是釋邇牟尼,此外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八大菩薩以及天王力士、藥師也是密教中的人物。

寺院石塔樣式圖片

寺院石塔樣式圖片

河北唐山豐潤就有一座藥師塔,這座佛塔的由來估計和藥師如來信仰有關,藥師塔上有四座高的磚雕佛像,這四尊平靜祥和的佛像想必是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了。朝陽北塔上裝飾有八大菩薩和八大靈塔,八大靈塔是指凈飯王宮生處塔,菩提雙樹下成佛塔,鹿野園中法輪塔,給孤獨園名稱塔,曲女城寶階塔,閣崛山般若塔,庵羅衛(wèi)林維摩塔和婆羅林中圓寂塔。八大菩薩和八大靈塔都是密教佛塔的裝飾題材。

佛塔設計圖

此外,佛塔上還有大量的普賢和文殊像,普賢像朝陽北塔大多是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于一六牙白象上,為典型的密教菩薩造型。文殊的形象,有種種類型,按其頂髻的形狀,可分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等。

石雕佛塔,佛教石塔

 

石塔、佛塔上的文殊也為密教的文殊造型,頂結五髻,五髻以表大日如來之五智,頭頂童子髻表示天真之意。通過對遼塔浮雕紋樣中佛教人物造型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確遼代流行密教,密教教義影響著石塔裝飾紋樣的選擇和造型的塑造。

石雕佛塔,佛教石塔

佛塔運用了隱喻的手法教育眾生

佛塔浮雕情節(jié)設計中運用了隱喻的手法來超渡蕓蕓眾生,這種表現(xiàn)手法,使人能夠在欣賞回味中準確的理解其中含意。北京萬佛堂花塔在塔身東南和西南面的假窗上端,各雕刻一幅普賢騎象和文殊騎獅的浮雕。在畫面上,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端坐在獅子和大象的背上。在他們的后面各有一位脅侍,他們分別拉住拴在獅子和大象脖子上的繩索,并用盡全力地向后拽,可獅子和大象卻不聽從他們的指揮,堅定的向前走去(如右圖)。北京天寧寺石塔拱門之上也有此種題材的浮雕。

石塔

 

天寧寺塔和萬佛堂花塔上的這幾組雕刻形象地暗喻了禪的七情六欲之綜錯紛繁,修禪者煩躁不安的狀況。禪宗有語日:“其有不植德本,難入頓門,忘系空花之狂,曾非慧日之咎”,就是說通向佛的至高境界的捷徑是有的,但如果沒有向佛之心,那么就不能達到佛境,從中體現(xiàn)引人向佛的內(nèi)涵。

這兩座石雕佛塔造像突出了動與靜的結合,追求一種生動活潑的造型和戲劇化的效果,菩薩和脅侍一個大徹大悟,一個執(zhí)迷不悟,此組造像用形象的造型和生動感人的情節(jié)暗示人們:如果要達到“至一切皆如一切平等”的禪境,便應該主動調節(jié)身心。

4、表達了吉樣的愿望

由于佛塔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及其在等級社會中的社會價值,古代石塔裝飾在內(nèi)容表現(xiàn)上也并非隨意選擇,而是以祈福理想為核心。選擇吉祥紋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祈求吉樣的心理反映,如古代石塔浮雕紋樣中常用的牡丹花象征榮華富貴,菊花象征延年益壽;刻瑞鶴翔云,寓意品格高潔,超凡脫俗并期望天下太平。這些吉祥紋樣被應用于佛塔之上,使得原本神圣莊嚴的佛塔增加了一息平凡的期望,這也使得佛塔裝飾帶有了很強的理想主義色彩。

寺院寶塔,佛塔,石塔

 

遼塔上的吉祥紋樣不但采用單體動物、植物的形象,而且還常常將動、植物的多種形象完美地組合在一起來表達意境,如藥師塔塔基上雕有梅花、牡丹及鳥雀,取“喜上眉梢、富貴滿堂”等吉祥之意,基座上松樹與仙鶴組合在一起寓意著“松鶴延年”。此外,遼塔上的幾何圖案也往往帶有吉樣意味,如*常見的萬字紋首尾相連,循環(huán)往復,取生生不息之意,可見這細微之處都充滿著人們對吉祥的向往。

石塔上的這些裝飾紋樣都帶有了標志性意味,它們共同形成了一種圖案語言,并得到遼代人民的普遍認同,使各個層次和地位的人在解讀紋樣時,都能領會其深刻內(nèi)涵并從中得到教化和洗禮。

石雕佛塔

??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不僅明確了古代石塔塔浮雕雕刻的藝術特色而且還為古人在佛塔浮雕雕刻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動。古代石塔雕刻藝術遺產(chǎn)豐富,它們不僅使我們能夠了解當時的文化狀況、人們的氣質和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我們能在雕刻技巧和藝術表現(xiàn)上得到啟迪和借鑒,從而傳承古老石塔、佛塔雕刻中的優(yōu)秀精髓,*加豐富我們當代雕刻藝術的表現(xiàn)語言。

本文修改于:2016.08.08

其他人閱讀了:

 

 

 

weinxin
我的微信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