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硬度最低的礦物,你吃過幾種?

  • A+
所屬分類:資訊
摘要

它是漢墓中常見的禮器組合,亦為宴饗中常用的飲食器皿。而飲食文化在古代也是禮制的重要體現(xiàn)。與飲食文化和禮制相應(yīng)的,是古人創(chuàng)制的各種用于飲食的生活器具和隨葬器物,其中就包括滑石器。滑石雕刻的黃金時代出自漢代,故該時期出土的滑石器數(shù)量最多、品類最全。其中湖南出土的漢代滑石器,雖然是古人仿實用器制作的隨葬明器,卻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還有大量不乏精巧靈動的作品。

滑石用于工藝品,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已知莫氏硬度最低的礦物。 據(jù)考古發(fā)掘資料顯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中國古人就懂得在陶器中摻入滑石粉,使陶器光滑不粗糙,經(jīng)久耐用。 南朝陶弘景(456-536)所著的《本草綱目》中有“初軟如泥,日久漸堅”的描述。 由于滑石的硬度較低,古人將其作為雕刻材料,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滑石雕刻藝術(shù)。 另外,滑石具有玉的外觀和光澤,因此古代民間常用它來代替玉制作陪葬品。 古代不產(chǎn)玉的湖南卻盛產(chǎn)滑石礦物。 北宋蘇宋(1020-1101)所著的《本草圖》也闡述了“道、永州者,白滑如膠”之說,證明了出土滑石工具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漢代飲食器具_漢代的飲食文化_

漢代的飲食文化_漢代飲食器具_

漢代的飲食文化_漢代飲食器具_

這是1956年湖南省會長沙市南區(qū)冬瓜山(現(xiàn)天心區(qū))M3出土的滑石工具(見圖)。 該文物名稱為“漢代滑石鈁(fāng)”。 全高37厘米,口徑8.8×9厘米,腹徑13.9厘米,底徑9.9×10.3厘米。 現(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 整機呈豆灰色,簡潔大方。 帽子呈圓頂形狀。 上面原本有四個“S”形按鈕,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了。 器身方口扁唇,長直頸,鼓腹下撇,高足微尖外撇。 肩部、腹部飾兩對稱亭閣。 器形肥厚、光滑。 鈁(fāng)是盛酒或食物的器皿。 常見材質(zhì)為青銅、硬陶、漆木,石制較為少見。 它是漢墓中常見的一套禮器,也是宴會上常用的餐具。 其造型最初是由銅方壺發(fā)展而來。 主要流行于戰(zhàn)國、秦漢時期,漢代以后逐漸少見。

漢代飲食器具_漢代的飲食文化_

《漢書·酈食其傳》中的“民以食為天”充分說明了人們糧食的重要性。 飲食文化也是古代禮儀的重要表現(xiàn)。 在當(dāng)時的宴會安排中,人們的地位、性格、品味、彼此的親疏等都得到了體現(xiàn)。 與飲食文化和儀式相對應(yīng),有古人為飲食而創(chuàng)造的各種生活用具和陪葬用具,其中就有滑石用具。 仿食器的主要類型有鼎、盒、壺、鈁、耳杯、盤、桌等器物,是我國漢代滑石器物的大頭。 此類器物制作較為簡單,重象形而不重裝飾,一般仿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的造型。 因此,光滑無紋、素面的手表大多蘊藏著古樸、質(zhì)樸、質(zhì)樸、靈動之美,就像博物館藏品中的這件漢代滑石鈁一樣。

漢代的飲食文化__漢代飲食器具

滑石雕刻的黃金時代來自漢代,因此這一時期出土的滑石工具數(shù)量最多、品種最全。 其中湖南出土的漢代滑石器,雖是古人仿實用器物制作的隨葬器物,卻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大量精美絕倫的作品。 。 就像這件來自漢代的滑石鈁,不僅為人們對漢代的禮儀文化、喪葬制度、湖南特有的產(chǎn)品傳承、風(fēng)土人情等提供了研究依據(jù),也帶領(lǐng)我們領(lǐng)略了高超的雕刻技藝。以及古人的造型藝術(shù)。 。

漢代飲食器具_漢代的飲食文化_

weinxin
我的微信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

發(fā)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