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哪里是了解文藝復興三巨頭之一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和建筑思想的最佳地點? 毫無疑問,美第奇教堂就是他建造的。 在這里,米開朗基羅勇于打破前人留下的規(guī)范,突破審美傳統(tǒng),只按照自己的美感來設(shè)計和創(chuàng)作。 遺憾的是,如此新穎、震撼的地方,仍然無法充分展現(xiàn)他綜合的藝術(shù)天才。
撰寫者 | 張毅
美第奇教堂概覽
1513年3月9日,37歲的紅衣主教喬瓦尼·迪·洛倫佐·德·美第奇(di de',1475-1521)當選為羅馬教皇,稱利奧·利奧十世。1515年11月30日,利奧·德·美第奇當選為羅馬教皇。 1523年10月19日)委托米開朗基羅(1475-1564)在其祖先建造的圣洛倫索大教堂(di San)開始一系列新的建筑工程,其中包括在教堂內(nèi)建造一個新的圣器收藏室,其位置與圣器對稱。由布魯內(nèi)萊斯基(,1377-1446 年)建造的圣器收藏室,作為美第奇家族(現(xiàn)在通常稱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 迪奇禮拜堂( )。 利奧十世原本計劃在他死后安葬于此,并將他的墳墓和后來成為教皇克萊門特七世的朱利奧·德·美第奇的墳墓放在教堂的中央,但這個愿望并沒有實現(xiàn),而且兩人最終都被安葬在羅馬密涅瓦神廟遺址上的圣瑪麗亞大教堂,因此教堂的中心現(xiàn)在是空的(圖1)。
圖1.米開朗基羅,從新圣器收藏室的北祭壇后面看美第奇教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拉斐爾繪制的極其逼真的肖像讓我們看到了新圣器收藏室的兩位顧客(圖2)。 坐在中間的是教皇利奧十世,左邊的是紅色衣服。 朱利奧·德·美第奇主教。 畫作右側(cè)的人物是紅衣主教路易吉·德·羅西,利奧十世的表弟。
圖 2. 拉斐爾《利奧十世、紅衣主教朱利奧·德·美第奇和路易吉·德·羅西》,畫于 1518-19 年,木板油畫,高 154 厘米,寬 119 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shù)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美第奇小教堂里,一共安葬了美第奇家族的四位成員。 他們是洛倫佐大帝(又譯為奢華洛倫佐,伊爾,1449-1492)和他早年已故的兄弟朱利亞諾·德·美第奇(de',1453-1478),洛倫佐大帝的第三個兒子,內(nèi)穆爾朱利亞諾公爵德·美第奇(de',公爵,1479 -1516),洛倫佐大帝的孫子,洛倫佐·德·美第奇,烏爾比諾公爵(1492-1519)。 由于名字重復,必要時我們會在文章中引用最后兩個帶有公爵頭銜的名字來區(qū)分。
圖3.米開朗基羅,東墻上的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公爵陵墓,大理石雕塑,制作于1526年至1534年間,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4. 米開朗基羅,西墻洛倫佐·德·美第奇公爵的墳墓和北墻前的祭壇,1526-1534 年,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最引人注目的是兩組造型相似的紀念性雕塑(圖3、圖4)。 它們是內(nèi)穆爾公爵朱利亞諾和他的侄子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的墳墓。 中上壁龕坐著身穿古羅馬軍裝的人物,下方石棺兩側(cè)躺著象征時間的寓言人物。 這兩位公爵的坐像很難說是他們的肖像。 他們應該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理想化的完美人類形象。 手持元帥杖的朱利亞諾象征著活躍的人,而臉上被頭盔遮住的洛倫佐則象征著安靜、沉思的人。 朱利亞諾下方右側(cè)的巨大男子是太陽的象征。 他憤怒地轉(zhuǎn)過臉,望向房間內(nèi),而他下方左邊的女人則是夜晚的象征。 她也給人一種不安的感覺; 洛倫佐下方兩側(cè)的寓言人物也充滿張力,但動作和表情卻稍顯安靜。 女人象征黎明,男人象征黃昏。
兩位理想化的公爵都看向懷里抱著圣嬰的瑪麗亞。 這組雕塑是米開朗基羅本人創(chuàng)作的。 圣母子兩側(cè)是助手們按照大師設(shè)計的模型制作的圣人。 他們是美第奇家族的守護神。 圣科斯梅(St)在左邊,圣達米安(Saint)在右邊。 在這三座雕塑下面埋葬著偉大的洛倫佐和他的兄弟朱利亞諾。 對于將佛羅倫薩帶入黃金時代、也為美第奇家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的洛倫佐和他的弟弟來說,他們的墳墓顯得過于簡單(圖5),尤其是與兩位公爵的墳墓相比。 無論從歐洲歷史還是對美第奇家族的貢獻來看,都無法與偉大的洛倫佐相比。 米開朗基羅原本為大亨及其兄弟設(shè)計了一座宏偉的雙棺墓碑(圖5a),但由于他于1534年離開佛羅倫薩前往羅馬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這個最初的設(shè)計并沒有完成,這確實有些問題。 這是一個恥辱。
圖 5. 米開朗基羅和他的助手們,南墻上的洛倫佐大帝和朱利亞諾·德·美第奇的墳墓,現(xiàn)在陳列在美第奇教堂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5a。 米開朗基羅為洛倫佐大帝及其兄弟朱利亞諾的陵墓設(shè)計,作于 1520-1521 年左右,現(xiàn)藏于巴黎盧浮宮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第奇教堂埋葬者簡介
2.1.洛倫佐大帝和他的弟弟朱利亞諾
洛倫佐大帝(圖6)于1469年20歲成為佛羅倫薩共和國的領(lǐng)導人,弟弟朱利亞諾(圖7)從此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他們共同帶領(lǐng)佛羅倫薩進入黃金時代,在這個時期,詩歌、哲學和藝術(shù)都達到了頂峰。 1478年4月26日,朱利亞諾在帕齊政變中被暗殺。 危機結(jié)束后,洛倫佐加快了行動步伐,任命次子喬瓦尼為紅衣主教。 從后來的歷史發(fā)展來看,這應該是偉大的洛倫佐對美第奇家族最大的影響。 貢獻。 直到偉大的洛倫佐去世前,他努力維持那不勒斯-佛羅倫薩-米蘭軸心,維持意大利境內(nèi)的力量平衡,阻止法國、神圣羅馬帝國等其他歐洲列強侵入意大利之外。 這一政策為意大利贏得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這在戰(zhàn)爭頻繁的古代是極為罕見的。
圖6.偉大的洛倫佐·德·美第奇韋羅基奧彩繪紅泥陶雕塑,1478年以后制作,高65.8厘米石牌坊廠家,寬59.1厘米,深32.7厘米,現(xiàn)陳列于美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美術(shù)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7. 波提切利,《朱利亞諾·德·美第奇》,木蛋彩畫,高 75.5 厘米,寬 52.5 厘米,約 1478-1480 年,目前陳列于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對的和平與自由給佛羅倫薩帶來了文化繁榮。 在藝術(shù)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以韋羅基奧工作室為核心的一批偉大藝術(shù)家及其眾多作品的涌現(xiàn)。 他們包括韋羅基奧本人,還有波提切利、達芬奇、佩魯吉諾、米開朗基羅等,甚至連16世紀初期后期成名的拉斐爾也不是出生在佛羅倫薩,但他們卻是佩魯吉諾的學生,因此是韋羅基奧學派的繼承者。 他們的作品不僅最終改變了歐洲乃至幾個世紀的文明走向,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人類的藝術(shù)和生活。
洛倫佐大帝,根據(jù)他的頭銜,也可以翻譯為奢華的洛倫佐。 考慮到他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由于種種原因,這里的墳墓是最簡單的,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有些尷尬。 。
2.2.兩位美第奇公爵
由于利奧十世和他的表弟朱利奧·德·美第奇樞機主教都是天主教世界的領(lǐng)袖,雖然掌握著歐洲最重要的權(quán)力,但他們不可能有合法的后裔。 正如美第奇為了榮耀他的家族,教皇利奧是羅馬貴族(Roman)。
1513年至1516年朱利亞諾在佛羅倫薩統(tǒng)治期間,他為朱利亞諾安排了婚姻,并于1515年2月22日與薩伏伊的菲利波塔(di, 1498-1524)結(jié)婚。她是薩伏伊公爵菲利普二世的女兒,也是朱利亞諾的姨媽。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 同年,法國國王封她為法國內(nèi)穆爾公爵(圖8)。 這是美第奇家族獲得的第一個帶有封地的世襲頭銜。
圖8. 拉斐爾工作室《內(nèi)穆爾公爵朱利亞諾·德·美第奇》,木板蛋彩畫,高83.2厘米,寬66厘米,現(xiàn)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洛倫佐·德·美第奇是利奧十世的弟弟皮耶羅的兒子,一個充滿野心但能力相對欠缺的人。 朱利亞諾死后,洛倫佐開始統(tǒng)治佛羅倫薩。 利奧十世封洛倫佐為烏爾比諾公爵(圖9),同時利用教皇國的影響力在烏爾比諾和意大利中部其他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這片土地建立了一個王國。 1518 年 6 月 13 日,洛倫佐與法國皇室血統(tǒng)的貴族女性奧弗涅的瑪?shù)铝铡さ隆だ瓐D爾 (de La Tour, 1498-1519) 結(jié)婚,他們的女兒凱瑟琳·德·美第奇 (de' , de', 1519-1589) 后來成為不僅是法國女王,也是法國事實上的統(tǒng)治者; 他們的兒子亞歷山德羅·德·美第奇( de' ,德·美第奇,1510 年 -1537 年)將成為第一位佛羅倫薩公爵,也是佛羅倫薩共和國的終結(jié)。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亞歷山德羅實際上是教皇克萊門特七世和他的女仆的私生子。
圖9.拉斐爾,《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德·美第奇》,作于1516-1519年左右,高97厘米,寬79厘米,私人收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圣器收藏室中的雕塑
3.1. 東墻上的內(nèi)穆爾公爵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坐像
據(jù)說偉大的洛倫佐在他的三個兒子十幾歲的時候就曾這樣評價他們:老大皮耶羅是個瘋子,老二喬瓦尼是個智者,老三朱利亞諾是個誠實人。 。 我們在這里看到的是被奢華評價為誠實人的朱利亞諾的雕像(圖10)。
圖10.米開朗基羅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公爵坐像,大理石雕塑,制作于1526年至1533年間,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內(nèi)穆爾公爵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坐像是米開朗基羅對獨特的新體形的探索,旨在以最輕松、最優(yōu)雅的方式表達巨大的力量。 雕像的頭部稍小,但肌肉發(fā)達,軀干相對龐大,大腿逐漸變細,腳踝纖細。 我們在三重的《勝利》(圖10a)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體型,這就是米開朗基羅心目中理想的男性身體,容光煥發(fā),充滿張力。 這座朱利亞諾雕像至今仍是 16 世紀最原始的雕塑之一。 細心的觀眾會看到朱利亞諾的左手手指上有幾枚硬幣,這是他在1513年與他的侄子洛倫佐·德·美第奇一起被封為羅馬貴族的標志,因為被命名后他們當時收到了來自羅馬的金幣。 洛倫佐雕像中飾有動物頭像的錢幣盒也是對羅馬貴族化的同樣詮釋。 朱利亞諾的眼睛望著南墻上的圣母瑪利亞和圣子的方向,象征著他對救贖的渴望。
圖 10a。 米開朗基羅,《勝利》,大理石雕塑,約1520-1525年,或約1532-1534年(?),高261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韋奇奧宮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值得指出的是,米開朗基羅的朱利亞諾·德·美第奇雕塑一完成,立即在意大利引起轟動。 筆者在此僅舉一個例子,即1540年代初創(chuàng)作的威尼斯畫家提香(,1490-1576)《施洗者圣約翰》(圖10b),顯然是藝術(shù)家的一種模仿和超越的嘗試。米開朗基羅的朱利亞諾坐像。 讀者可以自行欣賞和比較這兩部作品。
圖 10b。 提香《施洗者圣約翰》,布面油畫,約1542年,高201厘米,寬134厘米,現(xiàn)陳列于威尼斯學院美術(shù)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3.2. 西墻上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德·美第奇的坐像
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德·美第奇(圖11)的臉在白天正常陽光下總會被頭盔投下的陰影遮住,觀眾很難看清他的臉。 表達沉思的形式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視為米開朗基羅雕塑技術(shù)的一項發(fā)明。 洛倫佐左手輕輕支撐著頭,左手肘下壓著一個飾有獸頭的盒子,左臂不自然地微微彎曲,用右手背壓在右大腿上。 他的軀干明顯略微拉長,雙腿很容易分開,右腳向前伸展,左腳向后伸展。 公爵身上的鎧甲源自古羅馬而非文藝復興時期的現(xiàn)實軍裝。 整個雕像讓他看起來就像一位陷入沉思的古羅馬將軍。 和他的叔叔朱利亞諾一樣,他也仰望教堂里的美第奇圣母,希望能從她那里得到救贖。
圖11.米開朗基羅《洛倫佐·德·美第奇坐像》,大理石雕塑,制作于1524年至1531年間,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丨來源:維基百科
沉思的洛倫佐和坐在對面墻上的行動的朱利亞諾之間的對比在教堂里顯得更加尖銳。 毫無疑問,朱利亞諾和洛倫佐的形象并不是忠實的肖像,而是理想化的人物。 它們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所倡導的人的尊嚴和力量。 將拉斐爾對他們的現(xiàn)實主義肖像與米開朗基羅對他們的理想主義坐像進行比較。
3.3. 雕像代表白天、黑夜、早晨和黃昏四個時間。
這里我們簡要介紹和討論朱利亞諾和洛倫佐紀念墓葬作品中作為配飾的四個時間寓言人物。 在雕刻這四個寓言人物之前,米開朗基羅為這四個雕像制作了尺寸完全相同的模型。 構(gòu)成材料是粘土,上面有頭發(fā)和繩子,并用木頭、金屬線和繩子將它們捆綁起來。 使模型與大理石雕塑的重量相同,米開朗基羅很少制作與雕塑相同尺寸和重量的模型,以確保要制作的雕塑不會從彎曲的棺材蓋上滑落。
米開朗基羅在創(chuàng)作這四尊雕像時,采用了文藝復興時期模仿與超越的創(chuàng)作手法。 這四尊雕像的造型應該源自古羅馬用于裝飾噴泉的各種河神雕像或女性雕像(圖12。圖12a和圖12b),以及米開朗基羅備受推崇的觀景臺軀干(圖12c) )。
圖12.尼羅河神,大理石雕塑,羅馬帝國時代的雕塑,現(xiàn)陳列于梵蒂岡博物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12a。 沉睡的阿里阿德涅,大理石雕塑,羅馬仿古希臘佩加蒙學派()公元2世紀作品,現(xiàn)陳列于梵蒂岡博物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12b。 水仙,用于噴泉的大理石雕塑,羅馬帝國時代,約公元二世紀,高49.53厘米,寬106厘米,現(xiàn)陳列于倫敦大英博物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12c。 天文臺的軀干(古典時代雕塑的一部分),制作于公元前 2 世紀,現(xiàn)陳列于梵蒂岡博物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這一系列具有時代寓意的人物中,李是唯一一個背對著相當一部分觀眾的人物(圖13)。 13b) 中耶穌圣子雕像的雕刻技術(shù)。 我們看到象征白天的男子用彎曲的左肘支撐著整個身體,而右臂則似乎在尋找背后的東西。 米歇爾這里其實只雕刻了左臂,右臂沒有雕刻,只是因為雕像的擺放位置。 人物的位置是觀眾無法察覺的(圖13a),雕像的腿與軀干的旋轉(zhuǎn)方向相反,頭部朝向觀眾的運動再次強調(diào)了雕像的扭曲姿勢。身體。 這種頗為暴力且多重扭曲的身體形態(tài)和姿勢在這里表現(xiàn)得極為突出,預示著一種新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的到來。 可以說,正是從這里開始,文藝復興巔峰時期的藝術(shù)表現(xiàn)開始向文藝復興后期的風格轉(zhuǎn)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雕塑未完成的頭部與精心打磨的身體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它尚未完成,但具有高度的喚起性和象征意義。
圖13.米開朗基羅《白天》大理石雕塑,長186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美第奇禮拜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13a。 米開朗基羅《太陽的逆轉(zhuǎn)》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13b。 米開朗基羅《臺階上的圣母》,大理石雕塑,制作于1490年左右,高56.7厘米,寬40.1厘米; 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丨來源:維基百科
人們對米開朗基羅的寓言作品給出了多種不同的解讀:比如它象征著奴隸的反抗,或者雕塑家內(nèi)心對自由的追求和渴望,或者基督教的光輝,甚至是對塵世生活的反思。 痛苦的感受、憤怒、蔑視和報復等等。但作者更愿意結(jié)合當時佛羅倫薩的政治形態(tài)和米凱利斯的政治傾向來解釋這件雕塑。 自從亞歷山德羅·德·美第奇被神圣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封為佛羅倫薩公爵后,佛羅倫薩也從教皇的領(lǐng)地納入神圣羅馬帝國的管轄范圍,軍事和政治權(quán)力極其強大。 帝國軍隊駐扎在佛羅倫薩,以保護復辟的美第奇家族的統(tǒng)治。 這一切讓米開朗基羅陷入絕望,他知道他所推崇的共和制度將難以恢復。 米開朗基羅無疑對現(xiàn)實政治感到失望,但他也清楚地感到自己的藝術(shù)成就離不開控制羅馬和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的支持。 雖然他與亞歷山德羅公爵不和,但他畢竟得到了美第奇教皇克萊門特七世的赦免和赦免。 想想你從小就受到偉大的洛倫佐的喜愛,住在美第奇宮,與后來成為教皇利奧十世和克萊門特七世的人一起學習,接受最好的人文主義教育,后來得到了不同成員的關(guān)注和贊助作為家族的一員,米開朗基羅的內(nèi)心世界一定很復雜,所以這尊雕塑雖然有著強大的身體,似乎沖破了一切的束縛和反抗,但它的表情雖然可以說是憤怒,但卻是模糊的,難以形容的。
圖14.米開朗基羅,《夜》,大理石雕塑,長194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美第奇禮拜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夜》(圖14)是這座教堂中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整個雕塑經(jīng)過精致的打磨和拋光。 與太陽不同的是,它的背面也相當完整(圖14a)。 她無疑是米開朗基羅雕刻的最美麗的女性之一,有著安靜、甜美且極其優(yōu)雅的面容(圖14b)。
圖 14a。 米開朗基羅《夜的背后》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14b。 米開朗基羅,夜(部分)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個象征夜晚的裸體女人半躺著。 她的裝飾和伴奏清晰地表現(xiàn)出時代特征。 我們可以看到女人的發(fā)飾上有星光的印記,而她彎曲的左腿下的貓頭鷹也沒有時間的痕跡。 疑惑是黑夜的象征,左腳下有一束鮮花,應該是罌粟花。 據(jù)說,抽煙后,有催眠作用,預示著她快要睡著了。 女子身形獨特,左腿彎曲,頭向前傾斜。 如果人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葉的身體動作完全不真實。 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把彎曲的右臂放在左大腿上。
該雕塑的造型可能源自古羅馬的《沉睡的阿里阿德涅》或用于裝飾噴泉的女性水仙雕塑(圖12a和圖12b),但出于裝飾美的需要,米凱利斯對其進行了重大的改造。 形狀和變換。 米開朗基羅顯然是認真考慮過這個造型的。 1530年左右,他畫了類似的《麗達與天鵝》。原畫已失傳,但同時期有復制品流傳下來。 (圖14c)。
圖 14c。 《麗達與天鵝》,根據(jù)米開朗基羅(現(xiàn)已丟失)繪畫復制品,布面油畫,現(xiàn)陳列于英國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丨來源:維基百科
據(jù)瓦薩里所著的米開朗基羅傳記記載,出身于佛羅倫薩著名貴族家庭的喬瓦尼·迪·卡洛·斯特羅齊(di Carlo)于1544年左右寫下了這座美麗的雕像。唱一首贊美詩:
晚上,你看見她熟睡,
天使甜蜜地將她雕刻在石頭上,
雖然在石頭里睡著了,但她還活著:
如果你不相信我,就叫醒她,跟她說話。
也許是出于對佛羅倫薩現(xiàn)實政治的失望,米開朗基羅在 1545-1546 年對這首詩做出了回應:
睡眠是我的愛,...
當羞恥和悲傷仍屬于我們時,
不用看,不用感覺,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因此,不要叫醒我;——祈禱,但要輕聲。
觀眾會注意到葉的胸部有些不自然。 現(xiàn)代研究認為,她的乳房應該患有癌癥,因此需要治療,這暗示了整個墳墓所紀念的家族名字——美第奇(即醫(yī)學),同時也顯示了米開朗基羅對解剖細節(jié)的了解。
圖 14d。 米開朗基羅,夜(部分)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作者最后想談?wù)勔瓜裼覀?cè)下方的面具(圖14d)。 它看起來就像是米開朗基羅本人的自畫像,尤其是鼻子。 比普通人的身高稍高一些。 人們需要抬頭才能與它交談。 它看起來就像面具中的面具。 就連空曠的地方也充滿了生機。 雕塑家本人似乎在直接與觀賞者交流。 對話。 這種面具應該起源于西方的古希臘戲劇表演。 舞臺上的所有演員都戴著面具來表達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該角色的主要特征。
圖15.米開朗基羅,《早晨》,大理石雕塑,長203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美第奇禮拜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 15a。 由米開朗基羅設(shè)計、蓬托爾莫繪制的《維納斯與丘比特》,木板油畫,繪制于 1533 年左右,高 128 厘米,寬 194 厘米,目前在佛羅倫薩學院美術(shù)館展出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清晨》(圖15)和《黃昏》(圖16)兩座雕像有著與《白天》和《黑夜》同樣強烈的張力和視覺沖擊力,但與《白天》和《黑夜》相比,《早晨》和《黃昏》的動作相對不那么激烈和狂野。 ,也許這正好符合 de ,他象征著清晨和黃昏之上的冥想(圖17)。 順便給讀者展示一幅畫(圖15a),這是米開朗基羅設(shè)計、蓬托爾莫繪制的《維納斯與丘比特》。 對于熟悉文藝復興時期不同時期藝術(shù)風格的人來說,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這幅作品是一幅典型的文藝復興后期風格主義繪畫,它明顯采用了早晨的形式。
圖16.米開朗基羅,微弱的大理石雕塑,長195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美第奇禮拜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17.米開朗基羅,西墻洛倫佐·德·美第奇公爵墓,大理石雕塑,1526-1534年制作,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丨來源:維基百科
3.4. 美第奇的圣母
兩位美第奇公爵的目光集中在南墻上的美第奇圣母雕像(圖18)上,希望從中獲得救贖。 值得一提的是,天主教會視圣母為教會的化身。 世界的拯救必須通過教會。 這是一個明顯的天主教想法。
圖18.米開朗基羅,美第奇家族的圣母,大理石雕塑,約1522-1534年,高226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美第奇禮拜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我們稍微看一下米開朗基羅的設(shè)計(圖5a),我們會注意到他打算制作的圣母像中小耶穌的位置是站在圣母像的兩腿之間,這應該與他1501-1504年的作品有些相似。布魯日的圣母瑪利亞在這些年里制作(圖18a)。 但米開朗基羅后來改變了原來的想法,結(jié)果我們看到了美第奇的麥當娜現(xiàn)在的樣子。
圖 18a。 米開朗基羅《布魯日圣母》,大理石雕塑,作于1501-1504年,高2米,現(xiàn)陳列于比利時布魯日圣母教堂丨來源:維基百科
我們可以看到,在完成的雕像中,圣母的左腿放在右腿上,圣子耶穌坐在圣母的左大腿上,雙腿展開。 想要用右手掀起圣母的上衣來吸吮母親的乳房,耶穌的姿勢似乎有點脫離了傳統(tǒng)的基督教圣像,但卻讓人覺得它來自于藝術(shù)家對現(xiàn)實的仔細觀察。生活中,就是那些堅強頑皮的幼兒,在饑餓或口渴時的自然動作。 圣母的左手在左臂與小耶穌身體的接合處有力地張開,右臂則在該位置下垂并略微伸展。 這個動作與米開朗基羅最初的設(shè)計有很大不同。 根據(jù)目前展示的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的設(shè)計(圖18b),圣母的右手應該放在距離生殖器不遠的圣子耶穌的右大腿上,因為這可能會無意中引導觀眾的視線耶穌生殖器的本意是因為圣經(jīng)說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 但米開朗基羅后來放棄了這個設(shè)計,或許是因為起源于北部德語區(qū)的宗教改革運動開始對意大利產(chǎn)生強烈影響。 仔細觀察圣母左腳下方,很容易看出雕像尚未完成。
圖 18b。 米開朗基羅《圣母子》,素描,1522-1525年,高54.1厘米,寬39.6厘米,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任何人都會注意到圣母瑪利亞美麗、安詳、優(yōu)雅的面容。 雖然她的臉是成品但沒有拋光,但表面上一些略顯粗糙的網(wǎng)格狀雕刻痕跡賦予了雕塑特殊的質(zhì)感。 圣母的臉上似乎浮現(xiàn)出淡淡的悲傷表情。 也許這是因為她已經(jīng)知道耶穌未來的命運,無法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 作為整個禮拜堂的焦點,這種情感為整個美第奇禮拜堂定下了獨特的基調(diào)。 這里的主題是米開朗基羅對美第奇家族的感激之情和他對現(xiàn)實政治的失望; 一切都會以死亡告終,埋葬于此的美第奇家族以及創(chuàng)建美第奇禮拜堂的米開朗基羅本人最終都會得到救贖,因為耶穌在圣母懷里長大并為人類奉獻了自己。
這里,把美第奇圣母像兩側(cè)的雕像由喬瓦尼·安吉洛·蒙托索利( ,1507-1563年)和拉斐爾·達·蒙特盧波( da ,da,1504-1566年)兩位雕塑家根據(jù)米開朗基羅的《美第奇家族守護神》制作了一座美第奇家族守護神雕塑。設(shè)計供大家欣賞(圖19和圖19a)。
圖19.喬瓦尼·安杰洛·蒙托索利,《圣科斯莫》,大理石雕塑,1521-34年,現(xiàn)陳列于佛羅倫薩圣洛倫索大教堂美第奇禮拜堂丨來源:維基百科百科
19a. da , St. , , 1533-1534, now in the of San in 丨Image :
結(jié)論
Since left for Rome in 1534 and never , the was not to 's . This small was to be a grand , and , and it is also the most for Mie's , but the is . When left,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was made, it was when the was . Even the tombs of the two dukes, which look very to us today, are not Just a of ' , many of the shown in 20 and 20a were not . But in any case, this is still the best place in the world to the who gave birth to the age of the ; it is also the best place in the world to 's and ideas.
20. , of the tomb of Duke de , drawn 1520-1521, now in the in Paris 丨 :
20a. A. Popp, of the wall of the tomb of Duke de' , in 1922丨Image :
許多人都會根據(jù)米開朗基羅留下的設(shè)計圖紙來猜測米開朗基羅本人對自己作品的詮釋,比如在圖20中左右下角的兩個河神,他們分別代表佛羅倫薩的阿諾河與羅馬的臺伯河,象征著美第齊家族對這兩個城市的統(tǒng)治。但因為這些雕塑的缺失,在完成的墓葬上只有朱利亞諾的雕塑與兩個象征時間的寓意雕像,因此對現(xiàn)有作品的解釋只能是無情的時間將這位公爵帶向了死亡,然而看到他所注視的美第齊圣母,人們又會生出對他得到救贖的希望。
圖21. 米開朗基羅,美第齊小禮拜堂西半側(c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22. 美第齊小禮拜堂的兩個穹頂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時代的哲學是復雜的,它們大都通過藝術(shù)作品來表達,而非寫在紙上,這對今天的人來說就更增加了理解它的難度。每當筆者來到這里,通常會抬頭觀看米開朗基羅仿照古羅馬萬神殿為這個小禮拜堂設(shè)計的大圓形穹頂,雖然原先計劃在此繪制一幅耶穌升天圖,但最終并未如愿。但是沒有了繪畫裝飾的穹頂卻很容易讓人注意到另外一件事情,即米開朗基羅設(shè)計的這個新圣器室的大圓形穹頂?shù)母叨扰c其下方所覆蓋的長方形廳堂空間的比例打破了15世紀以來佛羅倫薩建筑大師布魯內(nèi)萊斯基沿襲古羅馬建筑家維特魯威()根據(jù)自然美準則確立的圓-方比例,進一步細觀這里的真假窗戶、壁龕與柱形裝飾,雖然它們都保持了古典樣式,但卻又都是米氏根據(jù)自己的美感需要設(shè)計創(chuàng)作的;就如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指出的那樣,這里的人體并非完全按照人體解剖學的比例雕塑出來的,它們都根據(jù)美觀的需要被米氏進行了再造。米開朗基羅在這里打破了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美學傳統(tǒng),對無論是雕塑還是建筑都進行了自由創(chuàng)造。藝術(shù)的本質(zhì)在于其自由,米開朗基羅在此突破了文藝復興前輩們設(shè)定的規(guī)范,也將自己從昔日的成功中解脫出來,達到了一個全新境界。也許有一天,葬在此處的美第齊家人與建造了這座小禮拜堂的人們一起,靈魂最終會得到自由,從穹頂?shù)拈_口處升上天堂而得到救贖。
2021年2月23日完稿于俄羅斯喀山
今天正值俄羅斯男人節(jié),戰(zhàn)斗民族特有的男人節(jié)日
關(guān)于作者
張羿,藝術(shù)史研究者,俄羅斯冬宮博物館鐘表與古樂器部顧問,法國擺鐘藝廊顧問,廣東省鐘表收藏研究專業(yè)委員會顧問,也是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
本文由admin發(fā)布,不代表銅雕客立場,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