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從青州古鎮(zhèn)的布局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州遺址古代春聯(lián)文化的正能量!
縱觀青州歷史,幾千年來萊地的中心都在滕縣,特別是從東漢到清初的兩千多年來,官府設(shè)在滕縣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 慢慢地,青州就成了滕縣的代名詞,1988年,滕縣完全更名為青州市。
青州古鎮(zhèn)是歷代郡縣所在地。 至清末,仍轄滕縣、平度府、濰縣、昌邑縣、膠州、高密、即墨二府五縣。 古鎮(zhèn)規(guī)模宏大,曾有許多古建筑,有射箭樓、城樓、牌坊、府邸、寺廟、祠堂、道觀等,大部分毀于近代戰(zhàn)爭、大躍進、文革等。
萊州府地圖(清)
以下從(一)城墻、(二)衙署、(三)衙署、(四)巷子、(五)廟宇、廟宇、(六)祭壇、(七)別墅、村落、(八)牌坊、(九)書院、學校九個方面概述。
(一)城墻:
青州府城圖(乾隆二十五年)
隆慶四年(1371年),青州衛(wèi)指揮使毛貴、知縣胡天佑動員青州府屬下各州縣,修繕、加固元代青州城。 城四周挖有壕溝,寬12丈,深3丈6尺,城的五個城門處建有“甕城”——甕城,形成了非常縝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嘉慶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大城。 甕邊長九里十八步,城高二尺五尺,上寬約厚二尺。 水池變成了河流。 甕城的護城河長3000米,有1212個城垛。 城門有四個,分別是西邊的“成明門”、東邊的“武定門”、東邊的“景陽門”、北邊的“定蜀陽”。 五門之上,有早年總督胡天佑親筆題寫的匾額,分別是:南門:日出鵬瀛;南門:日出鵬瀛; 西門:云峰貢秀(因為北門可以俯瞰美麗的云峰山); 西門:榕島翰林(因為西門可以看到柳州的芙蓉島); 南門:環(huán)山福祿山(因北門斜對福祿山)。
四座塔樓上都掛有對聯(lián),東、西、南、西門分別是:
旭日初升吉祥,照耀橋門,城中萬家迎舒琪;
高永東控險,勢泛海,山河雄偉千年。
萬國牽情,談尊祖,控鯨鯢,云云過雉堞待客;
西城在望,節(jié)約雨水,勤勞耕作,親近屋檐下的星星。
曲于冠蓋之奔,問俗觀風,不算中軒能寫賦;
依陰陽之盛,邊備,寧跨域梁滿登樓。
飛翼薄層,治柱寬懸,萬里風云南極生;
李橋依海,與圖鑄永遠,三山波雨綿綿。
(二)政府辦公廳:
海洋府門油畫(柳州建設(shè)銀行)1938年8月滕賢版
海陽府衙建于明萬歷元年。 一進衙門,門兩邊就貼有對聯(lián):
得官不光榮,失官不恥。 莫說官無用,位全靠官;
吃老百姓的飯,穿老百姓的衣服,不知道老百姓可欺,你也是老百姓。
旁邊是一座巨大的碑亭。 碑亭正中,神話傳說中的怪物“貪”的巨大形象十分顯眼。
儀門下高懸“萊州司”金字匾額,門正中,臺前有一對明代泉州侍衛(wèi)。 衙門二門俗稱儀門,儀門兩側(cè)各有一座側(cè)門。 東側(cè)俗稱“勝門”,人們一般從此門出入; 中軸線上有房門、儀門、大堂、三世軒、合中坊、四知堂、知府府等。 左右院落有體驗館、照模館、同治館、推官館等。
總督府前矗立著結(jié)十坊,正面有書法:恭生明; 左邊的書法:
你的俸祿,你的俸祿,人民的恩膏,人民的肥肉;
民易欺,天難欺。
門西為楊公祠。 大堂后面是四知堂,告誡高官要清官。 殿前,一座巨大的墓碑矗立在婆娑的樹蔭下。 墓碑上刻有嘉慶三十四年青州刺史顏時所書的《嘉慶三十四年青州刺史楊憲傳》。 主碑左右各有兩座環(huán)形矮碑。
言行效仿古人,德行就會進步,
名譽付給命運,心靈自由,
惡果報應(yīng)的子孫將會安寧,
用節(jié)儉來治療享受和憂慮的疾病。
右側(cè)的銘文如下:
爭辯容易吸引別人,不如安靜取悅性,
與其獨自生活自給自足,不如與你結(jié)交以擴大聲譽。
與其省事省吃儉用,還不如花大錢賺更多的錢。
還不如通過愚蠢來表現(xiàn)出笨拙。
總督府是政府辦公的核心。 進深三間,重檐九脊,飛檐翹角。 前面是一個滾動棚。 這里是節(jié)度使宣講神諭、啟蒙百姓、會見朝臣、進行各種重大禮儀活動、公開審判和判決罪犯等,都發(fā)生在這里。 大堂的橫匾和對聯(lián)非常顯眼:
欺人如欺天,莫欺自己,
忍人民就是忍國家,豈能忍。
殿堂正中兩側(cè)木柱上刻的對聯(lián)是:
雖然愛民,雖然見官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你責怪自己,你要知道寬恕別人是有益的。
大堂空曠的房間中間,擺著一個公案,里面放著書房的四件寶物和一根棍子。 公案后有屏風,飾云雁。 兩側(cè)有“安靜”、“回避”牌等禮儀守衛(wèi)。 殿下并列兩塊青磚,為上訴、被告下跪之用,故又稱跪石。 進殿時,殿前卷棚內(nèi)站著三組轎夫,擊鼓三聲,齊聲喊叫; 在衙門受審的罪犯,往往被關(guān)押在廳前平臺下的刑事肥皂室里等待審判。 巡撫升任堂上,主從之。 當遇到可以公開審理的重要案件時,總督常常打開儀式的大門,讓人們涌向大廳觀看。 儀門東西門右側(cè)與衙門六間衙門(吏、戶、禮、兵、刑、工)相連,形成廊道,與衙門大堂相連,融為一體。 緊鄰大廳右側(cè)的是二殿和三殿……往往總督會從大廳退到二殿。 第二大廳通常審理普通案件,以刑事糾紛居多。 公案上只放黑色逮捕令,大廳里沒有紅色逮捕令(公案上的逮捕令有兩種顏色村大門牌坊,一種是灰色的,一種是灰色的。紅色的是判刑的,黑色的是探視的。紅色的是較輕的刑罰,比如打板子,藍色的只有改判死緩時才用)。
二堂內(nèi)有一副對聯(lián):
法無親,令無理,
賞疑重,刑輕。
衙門第三殿稱“官府”,是貢生處理內(nèi)政的地方。 三殿的對聯(lián)分別是:
光講政治還不夠,還得保命、克己;
做公務(wù)很籠統(tǒng),想的事事關(guān)民生,事關(guān)國計經(jīng)濟。
(三)政府辦公廳:
衙門作為一級行政機構(gòu),實際上同時也是司法機構(gòu),因此衙門又稱為衙門。 滕縣辦事處在政府衙門東側(cè),現(xiàn)工人文化宮所在地。 始建于明初,正統(tǒng)六年(1445年)重修。 布局與衙門類似,但規(guī)模略小。 中軸線上有宅門、儀門、御書房、大堂、宅門、微心堂、內(nèi)宅門、退思堂、臥室等。
古話說“自古衙門向北開,無錢無人能入”。 從衙門到皇宮,各級衙門旁都懸掛著一面大鼓,又稱“登文鼓”,是百姓報仇雪恨時敲擊的大鼓。
滕縣衙署“登文鼓”東頭有兩塊墓碑,上有對聯(lián):
不要記仇,不要生氣,不要在這里聽信讒言,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最后會筋疲力盡;
你要講道理,你要感性,還要花時間做官。 不勤奮,不小心,不小心,就會慘遭欺負,天大了。
如果有人無緣無故地敲鼓,縣令就會懲罰敲鼓的人,以防止無理之人肆意伸冤的惡行。 “燈文鼓”北側(cè)還立有兩塊墓碑,上有警示曰:“誣告加三級,越告越五十?!?警告人們不要越級重審。 儀門北面十米長廊內(nèi)建有一座石牌坊,南門楣上寫著:天下為公。 碑林書:清神琴。 過平臺就是地壇大廳的建筑(卷棚),雕梁畫棟,青瓦壯觀。 一進寶峽,左右有對稱的柱子,里面刻著一副對聯(lián):
別說老百姓上當受騙,碰巧一兩件事不小心,就埋怨他們的輔導(dǎo),與大家商量;
做官說起來容易,但萬戶受命受托,教養(yǎng),責任就在蔑視。
額頭上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嘉靖年間青州刺史胡仲謀手書的三個大字:“勤民堂”。 即所謂的公堂、大殿、大殿。 《親民堂》中的“民”字多了一點,說明漢字更加親民。
大堂北面是二殿、五殿、各五殿。 前后均無廊,外掛一副對聯(lián):
因與人有緣才來到這里,
齊存信無怨無悔,不辜負斯里蘭卡人民。
上聯(lián)的“羞”字少了一點,而大堂勤民殿的“民”字多了一點,寓意向百姓謝罪的意思少了一點。 巧妙的寓意足以給現(xiàn)在的紳士枕典敲響警鐘。
二殿是知縣日常辦公的地方。 正殿下部懸掛“延武殿”匾額,正中懸掛“松鶴延年圖”。 二殿東西兩側(cè)分別為“建房”、“照房”。 “建房”主管縣令的書信、刺、帖等事宜,是禮室的下屬機構(gòu);
儀門以北,東有“官”、“戶”、“禮”房,西有“兵”、“刑”、“工”房。 六間房對稱布置,同色紅磚灰瓦,前廊式結(jié)構(gòu),露天小屋……整個衙署建筑群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無論是建筑布局還是功能設(shè)置,都堪稱宮殿的注腳。
(4) 車道:
海陽古鎮(zhèn)有九街十八巷。 這里有具有清代建筑風格的古老四合院,還有數(shù)千家商鋪。 所有街道均為石橋面,寬5-6米,交叉口約5米,全長4000多米。
青州古鎮(zhèn)滕縣全境,有妙覺寺、吉佛寺、自勝佛寺、萬里沙寺、法云寺、明寶寺等近十座寺廟; 有福寺、觀音寺等十余座寺廟; 宮殿有城隍廟、斗母宮、靈虛宮、太清宮、王母宮等; 古鎮(zhèn)內(nèi)主要有靈虛宮、十王殿、千佛閣、戒孝寺、忠照寺、文廟、益愛寺、相賢寺、觀文廟等。 此類古建筑數(shù)量巨大,春聯(lián)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就不一一描述了。
(五)祠堂、寺廟的要求:
①青螺寺。 殿前有楹柱四根,雕刻經(jīng)樓,石柱正面刻有楹聯(lián)。 對外的對聯(lián)是:
北斗星光燦爛,祥霧繚繞遠古;
真君境好,吉祥光霧南天。
正文是:
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長年貧困;
千言陳德,極其理性。
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后來被尊為道教北二祖之一的王仲秋的佛像和神像。 兩側(cè)為“北方七真”馬玉、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同、孫不二的佛像。
②城隍廟。 文廟背靠北城樓,文廟正門正對城頭。 永樂年間重修的文廟,“殿宇雄偉,殿宇紫檀,雕刻精美,規(guī)模宏大,為膠東第一”。 寺坐北朝南,占地十五畝,南北長五十丈,東西寬二十丈。 是城內(nèi)最大的祠堂。 祠堂大門、前殿、戲樓、正殿、寢宮、東西廡殿等,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層次分明,卷棚出樓,飛檐飛檐,畫梁雕棟,端莊典雅。
③烈士陵園。 東門外有衙門,建“朱慈室祠”,門前有過街石牌坊。 額上刻著:忠烈方。 石坊橫架上刻有銘文:明太常寺清朱萬年卒。 石坊左右柱上刻有挽聯(lián):
生為陌生女子,死為強勢母親。
朱公廟西十丈,為儀門。 儀門內(nèi),東有官殿三間。 是高級官員禮拜、休息的場所。 西有碑亭一座,均坐南向西。 儀門門北面是正殿,正殿的門聯(lián)為:
五月孤城流血流汗,萬中秋懸忠魂。
正殿內(nèi)供奉著一尊用沾滿血跡的泥土制成的朱萬年雕像和殘存的手臂,但一只手臂已不翼而飛。 大雄寶殿四壁掛有朱師師帶領(lǐng)軍民守城抗敵的書畫四十幅,又稱“軍面圖”。 祠堂門后大書楹聯(lián):
可見結(jié)壁欽州三十年來,風雨交加,刀刃上仍可見耀眼的胡須;
難怪淚水如蝎子頭,試看億萬家庭,老幼,何嘗不是圍城里心血的遺物。
朱公廟被洪水沖毀。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青州刺史柴旺重修;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學者和民眾的再三催促下,海防參事丁慧齡高密府及轄郫縣、平度、即墨、蔚縣、焦縣、昌邑六縣捐資修建。 ;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滕縣知縣張思勉主持重修,將“諸公祠”、“二忠祠”合二為一,順豐稱“忠烈祠”。 “二重寺”大門朝東,易門朝南。 正殿供奉廣東巡撫徐從智、登萊總司令謝濂。 兩位福神雕像并排而坐,門上的對聯(lián)令人印象深刻:
國士無雙,忠臣亦同。
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cè)各有碑亭。 東耳室供奉總鎮(zhèn)楊宇凡、將軍彭有謨。 三人的銅像并排而坐。 門上的對聯(lián)是:
威嚴陽剛深邃千變?nèi)f化,突圍令人驚奇。
西北閣祀寇華同知、青州府銅盤仁東、滕縣知縣洪恩昭。 兩人雕像并坐,對聯(lián)為:
滿身瘡痍,重圍重圍,掃盡妖氣,凱旋而歸。
(六)祭壇遺跡:
先農(nóng)壇、社稷壇、雨雷壇、黎壇等,每年春耕、收割、祈福、鬼祭都要在相應(yīng)的廟宇里舉行祭祀祖先的活動(篇幅有限,春聯(lián)省略)。
(七)別墅村:
古鎮(zhèn)內(nèi)有數(shù)十棟富商別墅、庭院和千余個村落庭院,集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于一體,布局合理,做工精美(篇幅有限,春聯(lián)略)。
(八)牌坊:
據(jù)《掖縣全志》和《四須野縣志》記載,全縣共有牌坊125座。 其中官作坊20個,封建作坊13個,進士作坊16個,舉人作坊11個,經(jīng)表作坊48個,其中:①忠烈作坊1個; ②小資作坊2個; ③貞操工場37個; 墓門共有11個。 其他6個廣場:①東萊書院廣場、②東萊廣場、③朝宗廣場、④文廟廣場,2棟建筑; ⑤海布洋波廣場1號樓。 另外,《重溪論音》、《恩榮散溪》、《海淀清吉》并未列入其中,但實際上有128個席位。 城內(nèi)共有牌坊73座,其中兩坊合一有9座,從位置上看有64座,其中62座為清代所建。
新街口大街有牌坊24個,長僅800多米;古鎮(zhèn)街有牌坊19個,長約500米。 以前徜徉在這些街道上,雖然徜徉在無盡的古典藝術(shù)長廊中,但地下都是方形青磚鋪成的,兩邊店鋪林立。 不遠處,有一座紅色花崗巖牌坊,名稱各異,風格各異,雕刻精美門樓牌坊上的字,端莊典雅,雄偉壯觀,造型多樣。 、欣賞、贊美這些生動的藝術(shù)造型和精湛的工藝,由衷地為我們的祖先感到自豪。
主要有“金十坊”、“少寶坊”、“父子解元坊”、“舉人兄弟坊”、“東萊三豐”坊、“三界天慶”坊等。此類石牌坊多為三門四柱門樓(頂樓)或二柱頂樓、三門四柱五層式等。高度多為七、八米左右,進深多也就八九米左右。 座位雄偉而高大。 牌坊大多由數(shù)塊巨大的白色花崗巖石塊雕刻拼裝而成,結(jié)構(gòu)嚴謹,造型古樸。
這種石牌坊高達七八米,深約八九米。 榫卯結(jié)構(gòu)嚴密,造型簡單,手法各異。 頂樓三門四柱,一層二柱,五層三門四柱,或頂樓兩楹聯(lián)。 中央橫幅上或什邡樓下的廣場上,廣場名稱多以大橫字書寫; 廣場上或柱子上的銘文,或草書或草書或草書,都是當時著名文人題寫的。 《葉縣志》記載:官學二坊“道冠古今,德配天下”,為嘉靖四六年(1561年)青州府尹新軒所生。 《海步羊勃方》、《舉人方兄》是胡贊宗的著作。 孫黃門的《都見坊(即東漢光祿坊)》是吳人溫如玉所著。 《寶麗云說方》是星子的心愿信。 《墓載芳》是顧浪載寫的。 牌坊上的書法風格或厚重古樸,或飄逸濃烈,或凝重剛勁,風格各異。 除雕刻部分外,額頭、花板、柱座、柱子上均刻有傳統(tǒng)典故、動物花木、幾何圖案等。 額方及花板裝飾的典故及圖案有:“狀元郎玉潔顯容”、“雙獅滾繡球”、“太師少師”、“一品連科”、“一路走來”、“萬福流云”、“鹿鶴春色”、“鵲登梅”、“丹鳳朝陽”、“鳳牡丹”、“龍馬承江圖”等。 ”等等。 其余麻雀、臺座、柱子、方頂多飾有獅子、蝙蝠、蓮花、蓮花、牡丹、云紋、幾何圖案等。 吉祥傳統(tǒng)圖案,象征吉祥、吉祥、富貴、繁榮等,圖案案多為圓形或高圓雕。 雕刻的花草鳥獸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這種石牌坊雕工精細,其造像藝術(shù)巧妙,充分展現(xiàn)了唐代青州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工藝。 徜徉在雪白高大的石作坊前,石作坊上的每一個精美絕倫的雕刻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你,讓你不禁多看一眼。 優(yōu)美、典雅、生動的藝術(shù)造型,富有哲理、優(yōu)美的內(nèi)容概念和設(shè)計,讓您贊嘆、沉思、感嘆! 站在廣場前,我久久不肯離開! 處處寓意深刻的“典故”會讓你領(lǐng)悟,啟迪你豁達做人,奮發(fā)向上,啟迪你誠實正直……即使你感受不到“典故”的博大精深,巧奪天工的雕塑藝術(shù)也會讓你賞心悅目,愉悅清涼的心情一時無法平靜!
(九)學宮:
①輔學功。 是府治西南的一所官辦中學。 始建于明代萊陽知縣李定堅所建。 至明已破敗不堪。 嘉慶七年(1370年)門樓牌坊上的字,縣令胡天佑重修。 學校占地面積巨大,有正殿三間,左右七個艙口。 南為欞星門,內(nèi)有崇圣祠、尊經(jīng)閣、明鑒殿及登賢、圣君、裕德、尚志四學齋。 明隆慶四年(1429年),縣令夏升再次重修府學宮,并將兩廂房增至二十間。 增設(shè)琴庫、弓庫、禮器庫、書籍庫四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欞星門外建石牌坊兩座。
②縣學宮。 這也是一所官辦中學。 原位于南城門外。 明成化七年(1467年)被溪流沖毀。 太守郭昂將其擴展到縣東南。 有祠堂六間,東西配房九間。 前面有薊門、四盈門,門外有水池石頭牌坊價格,水池南面設(shè)欞星門。 正德八年(1495年)重修知州李守敬,嘉慶二十四年(1596年)知府、三省跟進。
③東萊學園。 明景泰三年(1454年)建。 隆慶五年(1512年),遷青州府學洞。 賢府王良臣和太守徐朝元見此地房屋較多,空置的也不少,便商議將其改造成東萊書院,培養(yǎng)當?shù)貙W生。 一年多后,對寺廟進行了整修,并購置了類似的民宅,擴大了書院的規(guī)模,使之成為一所令縣內(nèi)百姓矚目的名校。 書院前為講堂,后為佛堂,左右有廂房,前臨通衢李十坊,稱“東萊書院”。 宣德八年(1580年),天下書院被圣旨毀,改為呂先生祠(呂成功祠),祀宋儒呂祖謙(號東萊先生,著有《東萊伯夷》等書,一代儒家大人)。 明弘治二十九年(1601年),知州龍文明新建坊,題“東萊陸先生書院”。 康熙十五年(1674年)和五六年(1711年)曾兩次重修。
青州府古鎮(zhèn)雖然曾是東萊縣、東萊縣、光州、萊州、萊州府、登萊青島的所在地,也是膠東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但人們已經(jīng)看不到青州府古鎮(zhèn)的風貌了。 我們只能從一些文物、老照片和史料中展現(xiàn)青州古鎮(zhèn)的文化、美麗和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