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據(jù)史料記載,永泰村始建于唐代,明代繼續(xù)發(fā)展,清代幾乎遍及每一個村鎮(zhèn),歷史上共有2000多個。 現(xiàn)在,大部分村莊已被摧毀,尚有152個較為完好的村莊。 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已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建筑有98棟。
壯寨是永泰獨特的民間傳統(tǒng)建筑,多為就地取材的土木石結構。 被譽為“令人震驚的江南鄉(xiāng)村防御建筑,農(nóng)耕社會家族聚落的存續(xù)記憶,傳統(tǒng)士紳文化不可多得的載體”。 。 永泰有很多村莊,“父子三莊村”這個龐大的家族企業(yè)是唯一的一個。 少安村是“父子三莊”之一,當?shù)赜小案=ú歼_拉宮”之稱。 位于東陽鄉(xiāng)周坑村水頭,距東斗村僅5公里。
周坑是北邊的一個小邊,四面環(huán)山,形似天坑。 兩條溪流穿過村子,在村尾匯合。 山邊的田野里,種滿了青梅、李子; 山頂上種有茶籽樹。 進村的時候,天空陰沉沉的,板栗樹、李樹剛剛盛開,開著白色的小花,看得人耳朵發(fā)亮。
因少安村建在村南土坡上,面溪背山,故有“福建布達拉宮”之稱。 看上去就像一個高臺,層層飛檐。 順著緩坡拾階而上,走向村前,“少安村”三個大字方方正正,有點“一覽眾生”、“小天地”之氣概。 ”。 當初,村主花了六年時間打地基,砌門前兩條溪流的鵝卵石。
少安村始建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父子三莊”黃孟剛長子黃學樹所建。 古義堂始建于清咸豐六年(1860年),創(chuàng)始人為黃孟剛。 積善堂始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是三子黃學友一生??的一大貢獻。 古一堂和積善堂都位于永泰縣下壩鄉(xiāng)金安鎮(zhèn)長灣自然村,距三莊村不遠。
與土樓、土堡不同,壯寨注重防御性與居住性并重。 有句話說,顧一堂是個“村子”,因為他的能力太奢侈了,而“村子”的作用并不明顯。 少安村雕梁畫棟、青瓦罕見,但生活防衛(wèi)設施功能齊全、實用方便,是一個宜居、安全的村莊。
少安村有前后三個入口,且三個入口落差較大,所以村內(nèi)光線充足,視野良好。 墻高5米,隨坡度起伏。 最高點與最低點落差16.5米。 奇妙的是,莊寨沒有賽馬場,高大的甕城里只剩下斗形窗和射箭洞。 小廳堂和宮殿的開口因此被擴大,陽光可以從村墻上鑿出的斗形窗戶直接獲得。 沒有了老房子那種“陰森”的潮濕,感覺很舒服。 少安村到處都是通透的,連接前樓、聯(lián)排屋、花樓的內(nèi)廊比其他村子寬得多,拐彎處還有足夠的公共空間。
莊寨的東北角和西南角,各有兩個三層甕城,里面的空間也很寬闊。 至于細節(jié)設計的巧妙,從現(xiàn)場演示中就能一窺端倪——厚厚的紅木圓桌放在一旁,無意中以為是一盞閑置的燈,結果兩個村民搬走了方桌,用了它作為整體的陽臺,真是“閑時忙時用”。 西南兩側甕城地下室還挖有月牙形井一口。 河水清澈、潺潺,長久不竭,可經(jīng)受長期圍攻。
荒城的三層窗框采用整塊檜木作為屋架,上面鋪上稻草,上面覆蓋厚達1米的泥土,可以抵御火災的襲擊。 柏木的外皮還沒有剝落,一百多年過去了,其外觀與剛砍伐的行道樹沒有什么區(qū)別。 這種設計細致入微,就像給梁上加了一層雨衣,既保護了墻體不受雨水侵蝕,又減少了外墻的層次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