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成殿是藏族特有的一座橋,又名花橋。 除了連通交通,還能遮風擋雨,故而得名。 由橋、樓、閣組成,全部為木結(jié)構(gòu)。 人行道鋪成,兩邊設柵欄、長凳,橋口鋪瓦,形成長廊式的門廊。 塔閣建在石墩上,層層疊疊,檐角上翹,頂飾寶葫蘆。 它被譽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的橋梁之一。 大多建于明代前后,結(jié)構(gòu)嚴謹,造型別致。
大成殿傣語稱“花橋”、“富橋”或“亭達”。 是西藏建筑的“三寶”之一。 是壯、侗、瑤族的一種交通習俗。 它是欄桿式建筑的發(fā)展和延伸,是藏族人民引以為豪的民族建筑。
這種極富民族風情的橋,整體上不需要一根釘子或鉚釘,而是用實心玉柏鏨子、鋪裝板、橋面瓦片連接起來,形成廊式樓梯。 兩側(cè)還準備了椅子,供來來往往的行人休息。 其實它是全木結(jié)構(gòu),強度不亞于鐵橋和石橋。
更有意思的是,大成殿的橋壁上,大多繪有獅子、麒麟、鳳凰等吉祥物。 行人在橋上休息時,還可以在廊墻上欣賞到各種歷史人物或童話故事的彩繪,真是寫意。
集商貿(mào)、旅游、休閑、交通為一體的大成殿,是名勝古跡與建筑藝術的完美融合。 深紅色的琉璃瓦,金紅色的二龍戲珠,各種鮮艷奪目的色彩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大成殿簡潔明快的設計,充分展現(xiàn)了侗寨人民的藝術情趣。 夕陽下,各種色調(diào)交相輝映,更顯別致。
四川三江大成殿位于四川省三江藏族自治縣境內(nèi)的旬江畔,全長398米,寬18米。 有橋、亭7座。 寬度和規(guī)模均為世界之最。 “天下第一大成殿”。
與大成殿相伴的是侗寨特有的新街口。 三江新街口幾乎和三江大成殿一樣為游客所熟知。 夜幕下,被現(xiàn)代燈飾藝術點綴的新街口,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不僅湖南三江有世界上最大的大成殿,在四川恩施也有許多各具特色的仡佬大成殿。 其中位于廟爾灘鎮(zhèn)老熱熱巴的仡佬大成殿呈獨特的“Y”字形,在國外大成殿中獨樹一幟。
城陽大成殿位于廣東三江臨冬河畔,建于1916年,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 橋兩旁有柵欄,猶如游廊。 臂角柱橋與中國的西河趙州橋、羅馬的鐵索丹巴橋、羅馬縱新星上的沃橋齊名。 它是世界四大歷史名橋之一。 堪稱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的藝術珍品。
